首页 资讯 正文

农历五月十三,探访内蒙古赛罕汗乌拉敖包祭俗

体育正文 65 0

农历五月十三,探访内蒙古赛罕汗乌拉敖包祭俗

农历五月十三,探访内蒙古赛罕汗乌拉敖包祭俗

中新网赤峰6月9日电 题(tí):农历五月十三,探访内蒙古赛罕汗(sàihǎnhàn)乌拉敖包祭俗 凌晨1点的(de)夜空中挂(guà)满星星,罕山上也“挂”满了人。排队上山的越野车绵延数公里(shùgōnglǐ),陡峭的盘山公路在车灯照射下宛若游龙。骑摩托的、步行上山的人也不少,偶尔还能看到骑马的。 罕山顶上,13顶敖包已修葺一新(xīn),新装饰的柳条、哈达、彩旗在风中飞舞。工作人员正将81件供品摆放在一张大桌上,每一颗羊头上都(dōu)被点上黄油,碗(wǎn)中斟满奶茶。 当天,内蒙古地区(nèiménggǔdìqū)知名的敖包——赛罕汗乌拉敖包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祭祀(jìsì)活动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一晚,上山人数破万。 敖包是蒙古语,意为“堆子”,以石块堆积而成,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(qiūlíng)之上。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(de)缩影,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代表性项目名录。 6月8日,赛罕汗乌拉敖包(áobāo)祭祀现场,人们(rénmen)正在敖包达的引导下进行祈福活动。新宝力格 摄 6月8日,是农历五月十三,是《格斯尔(gésīěr)》传中格斯尔所骑战马沐浴的(de)日子,内蒙古地区大大小小的祭敖包活动(huódòng)至少上百场。有以嘎查(yǐgāchá)、旗和苏木为单位祭的,也有多地联合祭的,家族的祭敖包活动就更多了。 罕山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的第一高山,当地(dāngdì)民众登顶祭敖包(áobāo)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1627年(nián)。2015年,由当地申报的赛罕汗乌拉敖包祭祀入选(rùxuǎn)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 6月(yuè)8日凌晨,蜿蜒崎岖的盘山路因祭祀敖包的队伍(duìwǔ)宛若游龙。崔博群 摄 赛罕汗乌拉敖包祭祀活动开始于日出前。阿拉坦宝利格是今年(jīnnián)的敖包达(即敖包活动总指挥(zǒngzhǐhuī)),也是赛罕汗乌拉敖包祭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。凌晨3点半一过,在他的引导下,参加者围绕(wéirào)敖包沿顺时针方向(xiàng)转3圈(quān),边(biān)转边将自己准备的白酒、奶食、糕点、肉等供品向敖包泼洒,之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。过程中,无人大声喧哗,大家被人流推着向前进。 有时活动(huódòng)时还会做肉粥(zhōu)分发给人们,寓意福气和希望。但今天有所不同,是把供品桌上的奶食、糕点等分给大家。很多人拿到之后不会立即吃掉,而是回家(huíjiā)后和没法来现场的亲朋分享。 6月8日,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正在做祭敖包之前(zhīqián)的准备工作,为羊头点黄油。崔博群 摄 “这不是迷信,是草原(cǎoyuán)游牧民族的智慧。草原上生活着的人,通过(tōngguò)祭敖(áo)包这种行为(xíngwéi),向敖包所在的这座山、向大自然表达感谢,也表达尊重大自然、保护大自然的意愿。”策·敖德斯尔已经当(dāng)了30年赛罕汗乌拉敖包祭祀活动的主持人。他在当地很有名望,所到之处牧民都能认出他,与他打招呼寒暄。 “都说(shuō)靠山吃山。山帮助了人,那人当然不能伤害山。这是一种与自然相处的(de)原则。”他告诉记者,游牧民族认为山是有灵魂(línghún)的,也是能交流的。“这样一来(zhèyàngyīlái),人们心中有了一种寄托,也有了爱的力量。他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,也从中学会了爱的能力。” “我的妈妈,每天熬奶茶时,都会将第一勺撒向(sāxiàng)天空;我的爸爸,每次喝酒前,也会以(yǐ)指点酒洒向空气……这些都是(shì)在表达对自然的感谢和(hé)爱。”策·敖德斯尔告诉记者,这样对自然的感情早已深植日常生活。“以前的牧民穿着朴素,日子也不一定很富裕,但出门一定开心地唱着歌,内容大都有关父母和大自然(dàzìrán)。” 记者也在现场了解到,这些年来,祭敖包的规模越来越大,供品数量(shùliàng)也更多,山顶上(shàng)的敖包数量也从之前的5座增至13座。很多年轻人参与其中,不少(bùshǎo)人还带着孩子。 “我们自己嘎查也有敖包,但每年也会来这里祭敖包。这是(zhèshì)一种当地的民俗(mínsú),父辈们总会祈求风调雨顺、五畜兴旺,而我们期盼的内容则更多是身心健康,国泰民安(guótàimínān)。这都是对美好生活(měihǎoshēnghuó)的向往。”胡斯勒德力格尔是“90后”,所在的幸福之路苏木(sūmù)查干勿苏嘎查第四小队共有70余户牧民,每年的祭敖包活动都组团一起来,家家都会派代表,小队也会以集体名义准备全羊等供品。“对罕山而言,这是一个不眠夜,也是比(bǐ)过年都热闹(rènào)的日子。” 每年的祭敖包仪式结束后,山下便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活动(huódòng),今年也不例外。大家在(zài)一起摔跤、赛马、射箭,载歌载舞,好不热闹。 “之所以这项活动能传承得这么好(hǎo),因为里面还蕴涵着一种普世智慧:相比于大自然(dàzìrán),只有数十年寿命的人太(tài)渺小了,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得很重要。”策·敖德斯尔把玩着草原上随手揪(jiū)下的小草,望着那达慕会场上的人山人海,悠悠说道。“大自然面前(miànqián),人人平等。”(完)
农历五月十三,探访内蒙古赛罕汗乌拉敖包祭俗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